咸寧振寧技工學校未來發展展望
任何一項事業,均不能脫離時代發展而存在,不能脫離社會的需求而生存。從這種意義上講,做事業就意味著一種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我們做職業教育的更是如此。需要我們緊跟時代步伐,彰顯時代特色,聆聽時代呼喚,回應時代需求,適應時代發展。新時代的大國職業教育給我們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所以我們必須以全新的思想、全新的視覺、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格局和全新的作為去迎接新的時代挑戰。
一、為時代破題,打開職業教育發展新思路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現狀處在一種雞肋狀態,家長和社會都不是很看好,讀職教只是家長的一種無奈的選擇。新高考改革給職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希望,它緊扣現代職業教育的需求側變化,破解了社會想要什么樣的職業教育的問題,滿足了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剛需,從全面推進職業教育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上,回應了社會的關切。我們振寧技工學校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因此我們必須以新高考改革政策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信號,以培養大國工匠為目標,全面實現三個跨越,即逐步實現從職業弱校到職業強校的大跨越;從全面追趕職業強校到全面引領職業強校的大跨越;從高速增長型發展到高質量持續型發展的跨越。思路決定出路,在當前這種潮漲潮落,大浪淘沙的商業大背景下,要占領發展高地,鞏固發展領地,必須堅持“五個發展”、立足“五個著眼點”。樹立“三大標桿”。“五個發展”是:用政策指導學校發展;用市場引領學校發展;用特色支撐學校發展;用創新促進學校發展;用名師帶動學校發展。“五個點”是:要把滿足老百姓的需求作為我們辦學的出發點;把提高質量作為我們辦學的著眼點;把優化環境、科學管理作為我們辦學的立足點;把推進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作為我們辦學的著力點;把全面推進學校又快又好發展作為我們辦學的落腳點。“三大標桿”是:在發展戰略定位上要下大手筆;在謀劃經營策略上要謀大智慧;在實施治校方略上要顯大膽識。正如習近平同志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領導人峰會上所說: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我們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大時代,必須以大手筆、大智慧、大膽識抓住機遇,奮發圖強,把我們的事業做強、做大。戰略思路一旦明晰,前進才有方向,競爭才有力量。
二、為社會分憂,奏響現代職業教育新樂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切有思想、有理想、有夢想的有志之士的一種思想傳承和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我們振寧技工學校正是由彭凱這樣一群具有家國情懷的志士仁人一手創辦起來的。為了回饋家鄉,他們毅然決然把自己一生所學帶到曾經生我養我的這塊熱土上,為職業教育奉獻青春,他們是在做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功德之事。為了更好給社會分憂,唱好職業教育這臺戲,譜寫咸寧職業教育新的樂章,為咸寧老百姓的孩子能夠上好學、讀好書、就好業作出貢獻,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回應社會呼喚,抓住新機遇,謀劃新思路、迎接新挑戰、實現新突破、創造新輝煌,唱響職業教育新的樂章。真正把我們的職業教育辦成為咸寧老百姓分憂、為政府分憂的大教育。這出戲怎么唱?我認為具體應突出以下幾個抓手:
(一)、從學校實際出發,確立學校教育定位:從當前民辦職業教育的現狀來看,競爭十分激烈,如何讓自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先必須對學校教育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個人認為,可以用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來概括:即“一線穿珠”、“兩點輻射”“三輪驅動”。“一線穿珠”即構建以人為本,德育為首的育人主線,緊緊圍繞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育人理念,把教書育人、環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全面綜合育人。堅決要把那些成績差、表現差、綜合素質差的學生培養成國家有用之才,為家長和社會分憂。“兩點輻射”即一是以教師成功為出發點,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二是以學生成才為出發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三輪驅動”即是同時轉動職業技能教育、新高考改革下的特色教育、新時代的素質教育三個車輪,大力推進“三大教育同步”發展,真正讓那些人們眼中的所謂差生真正裂變成“龍”。
(二)、強化人本意識,堅持服務至上。一是教育管理和服務必須適應新形勢、落實新舉措、解決新問題、實現新突破。二是在戰略謀劃上要做到決策有道、謀劃有方、落實有責、獎懲有效。三是在落實實效上要體現“四得”:即一要保證學生進得來;二要保證學生留得住;三要保證學生學得好;四要保證學生送得出。四是在服務保障上要“兌現五全承諾”:即學生安全全程監管;在校學生學習、生活照管全包;特困生學雜費全免;政策性補貼全補;品學兼優學生年終全獎。五是在提升服務目標上做到“提升學校綜合實力讓家長動心;打造學校形象讓家長放心;展示學校管理能力讓家長安心;提高學校服務水平讓家長省心;優化辦事作風讓家長舒心;強化安全保障讓家長順心。以我們的真誠和實實在在的服務,為社會和家長分憂,要讓振寧的教育質量、服務質量成為咸寧職業教育戰線的一塊燙金的名片,要讓振寧的形象成為咸寧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
三、為職教鎮痛,開創職業教育新輝煌
當前職業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正如相關文章所說,面臨“三熱三冷”的尷尬境地,即政府熱、學校熱、企業熱,家長冷、學生冷、社會冷。那么是哪些痛點而導致職業教育深陷尷尬境地呢?學校本是培養人、造就人的地方,教書育人才是其初心,為社會輸送人才是其本色。它的終極目標是要讓每一個人將來能夠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建功立業。這是其良心所在,職責擔當。無論是職業教育還是普通教育,無論是公辦教育還是民辦教,無一例外。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這就是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但在眾多的職業教育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的辦學過程中,為了生存、為了收入,把教育當“生意”,把學生當“搖錢樹”而偏離了教書育人的初衷和本色,為了錢、為了“生意”跑偏、脫軌而任其野蠻生長。這種辦教育模式肆意放大盈利目的和動機,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它把教育物化成一種商品,以商業運作模式來運作教育過程,從而導致職業教育失去應有的的社會擔當,誤人、誤己、誤社會,最終使學校失去了公信力和口碑,把自己的生存空間擠兌到死胡同中。具體來說 當前民辦職業教育面臨以下痛點:一是教育不接地氣,哪樣賺錢哪樣辦,學生所學非所用。二是辦學缺乏特色,學生不好就業。三是辦學條件薄弱,正如《半月談》中的一篇文章所說:“校舍是租來的,老師是短聘的,學生是哄來的”。四是教學質量差,民辦職業學校,大多數是好的老師請不起,(考慮成本也不愿請)大部分老師是拼湊組裝濫竽充數的,沒有好的老師就無從談質量了。以上種種,告訴我們一個鐵的事實,辦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生意人的思維去辦教育。質量是王道,發展才是硬道理。要把教育當做一種事業,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并且能夠為其奉獻畢生精力和心血。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就是這樣的典型。我們必須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用一種匠心、愛心和良心來善待教育、善待我們的每一位學生,讓他們能夠成人、成才、成功。能夠安身立命,建功立業。這是我們每一個振寧人的責任、使命和擔當。在振寧,教師、學生和學校必須締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要讓學校、教師和學生在目標、責任和利益上達到三個一致:學校有成就,教師能成功,學生能成才,這才是我們辦學的初衷和愿景。
是大病成就了良醫,是差生成就了名師,不要看我們現在一無所有,不要看我們現在如螢蟲之光,難與浩月爭輝,但只要我們心中時刻裝著學生;腦子里時刻想著學生;眼中時刻盯著學生;口中時刻念著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一切維護學生,一切服務學生,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振寧人會振臂崛起,展翅騰飛,打造出咸寧職業教育新的輝煌。
咸寧振寧技工學校
高秋揚(校黨支部書記)
2021年7月7日